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,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,坚持城乡融合发展,畅通城乡要素流动。扎实推动乡村产业、人才、文化、生态、组织振兴。”永兴县堡口村把党建引领作为总引擎,突出“村党支部+合作社+基地”集体经济模式,坚持共建共创共享共赢,走出了一条人人参与、人人致富、共同发展的集体经济好路子。
党建引领全面发展。堡口村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发展的总引擎,加强党组织建设,突出党支书“龙头”作用,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,抓好党性教育,将党建引领贯穿于乡村振兴的全过程。一是实行双向进入机制。严格落实村党组织书记与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“一肩挑”,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带动作用,让村党支部书记既抓党务又抓经济,把抓集体经济作为村党组织书记重要职责,捋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思路和方向,明确发展项目和具体措施,不断培育壮大集体经济。二是切实发挥党员作用。党员是党组织的细胞,细胞健康,肌体健康,身体才有活力。堡口村注重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,落实党员“双报一领”“五个到户”等制度,持续深化“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”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等活动,全村党员主动结对脱贫户、捐资助学等,定期组织党员座谈会、党员大会,邀请党员谋划村级集体经济,让党员增强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。三是加强党性教育。堡口村深化党员教育培训,突出开展党性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,以“围炉夜话”“板凳座谈”“田间组织生活会”等方式琢磨“土特产”,把村集体经济发展列入“三会一课”的重要议题,集众人之智,成众人之事,着力打造企业富村型、产业富村型、资源富村型的集体经济,带动农民增收致富。
党建激活链式效应。堡口村坚持构建党建带动、产业联动、企业互动、资源流动的工作格局,不断提高产业链党建工作水平,推动形成党建引领产业链协同发展的新优势,真正让党建工作成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“红色密钥”。一是闯新路示范作用。堡口村把村民荒山流转到村集体,实施千亩烤烟、千亩冰糖橙的“双千计划”,实现荒山变良田,荒山变金山的转变,探索出以“村党支部+合作社+基地”的“支部农场”建设模式,吸纳农户500户入社发展,松柏村民华丽转身为挣薪金、收租金、分股金的“三金”人。二是闯市场先锋作用。堡口村项目多,为减少建设成本,村党组织通过自筹和众筹方式,成立村集体运输公司,承接本村及附近村落运输任务,每年创收20万元以上。该村成立堡口种植专业合作社,建设冰糖橙标准化绿色防控基地建设300亩,标准化滴灌建设1000亩,丰产期可达到年收入10万元。三是闯创干引领作用。堡口村支书黄富平从一名煤炭老板转变为基层干部,由生意人变成田间人,不当老板,甘当老农,不求个人生意,但求群众生计,带着一般人,横下一条心、想着一起干、凝成一股绳、卯着一股劲,建成了“幸福菜园”、“美丽裕农园”、“美丽屋场”、“双千基地”等示范项目。
党建助力共建共享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。堡口村坚持以“党建+集体经济合作社+农户”的新型运营模式,多措并举推进产业发展,壮大村集体经济,建立群众与村集体经济的利益联结关系,让村民共享合作社发展红利,真正达到“支部有作为,党员起作用,群众得实惠,集体增收入”的共赢目标。一是扮靓了乡村颜值。“三拆”腾出土地11009㎡,建成“四小园” 3500㎡,四小园建成数量30处,其中小菜园18处2000㎡;小果园5处500㎡;小花园5处480㎡;小游园2处 520㎡。积极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,绘制乡村艺术墙画2000㎡。为打造旅发大会精品路线,对苟岭组至油塘村路段两边进行艺术创景,用砖瓦、陶罐围栏造景1200米,成为一道靓丽风景线。二是增加了农民收入。积极把闲置荒山变成金山银山,打造出集水稻、油菜、冰糖橙、西瓜、香瓜等套种1740亩支部农场,安排本地125名村民参与产业发展,设定烟田管理、秧苗育植、除草清沟、销售服务等工作岗位,让群众就近就业有奔头、尝甜头,上半年村集体经济35万元,年底预计突破100万元。三是保障了基本民生。以支部农场为纽扣,大力吸收本村群众就近就业,共解决灵活就业岗位300人次,发放工资5万余元。深化“乡贤回乡、助力家乡”主题活动,成立爱心助学、防贫基金会,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,发放资金3万余元。堡口村扶贫基金会成为全省首家村级扶贫基金会,被湖南卫视予以报道。(石文明)
【编辑:王义文】